喜樂的故事
背弟兄進病房
背弟兄進病房
作者是利瑪竇社會服務的志願者,服務於雲南文山康復院。
前些日子,康復村裡距離老家最近的李大爹病了,他是從前年冬天身體一直不好的老人,三天兩頭不是發燒就是咳嗽鬧嗓子鬧胃口,沒斷過吃藥,大家看他實在難過,便送他去了附近的德厚鎮醫院。還記得那天下著濛濛細雨,司機沒在,怎麼去醫院呢?只好請能開三輪車的陶哥當司機了。
進醫院以後,照例依次做各項檢查,做完以後,醫生當即要求讓老人住院治療。檢查時候在一樓來回走還能勉強支撐,但要搬到三樓病房,對於本就身體虛弱的老人來說,拄著雙拐一步一步往上攀登,可就是勉為其難了!怎麼辦呢?雖說離老家很近,可是老人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,孫兒孫女們也都沒在身邊。充當司機的陶哥腳上也有傷口,他不可能背得起老人家,陪老人來的志願者當即決定,由自己背老人去三樓病房。 “陶哥,你來拿著李大爹的拐杖和行李”;話音剛落,志願者走到老人前邊,身體捎微前欠,把老人背在肩上,慢慢走上台階,一步、兩步、三步……志願者喘著粗氣。
“在我背上的,如同我的弟兄,就是身體虛弱的弟兄……”。一個念頭湧上心頭,志願者心裡好生感動。
來到三樓向右拐,再順著樓道左拐,來到醫生指定的房間,把老人輕輕放到病床上,這時志願者已是滿頭汗水了,但是,看到老人天使般的微笑,幾個人都高興的笑了。三樓病房比較安靜,沒有更多人打擾,很方便老人療養,平時住在大山溝溝裡的老人家,每天除了輸液和臥床休息,還時不時來到窗前望望遠處的風景,綠色的樹木重疊起伏的山峰,勾起老人無數的懷念,對啊,這個小鎮也是他的老家,這裡寫滿了老人天真爛漫的童年回憶。
後來老人回憶說,要不是志願者背我上樓來,怕是總也沒有機會登上這麼高而且安靜的地方來養病啊。
作者是利瑪竇社會服務的志願者,服務於雲南文山康復院。
前些日子,康復村裡距離老家最近的李大爹病了,他是從前年冬天身體一直不好的老人,三天兩頭不是發燒就是咳嗽鬧嗓子鬧胃口,沒斷過吃藥,大家看他實在難過,便送他去了附近的德厚鎮醫院。還記得那天下著濛濛細雨,司機沒在,怎麼去醫院呢?只好請能開三輪車的陶哥當司機了。
進醫院以後,照例依次做各項檢查,做完以後,醫生當即要求讓老人住院治療。檢查時候在一樓來回走還能勉強支撐,但要搬到三樓病房,對於本就身體虛弱的老人來說,拄著雙拐一步一步往上攀登,可就是勉為其難了!怎麼辦呢?雖說離老家很近,可是老人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,孫兒孫女們也都沒在身邊。充當司機的陶哥腳上也有傷口,他不可能背得起老人家,陪老人來的志願者當即決定,由自己背老人去三樓病房。 “陶哥,你來拿著李大爹的拐杖和行李”;話音剛落,志願者走到老人前邊,身體捎微前欠,把老人背在肩上,慢慢走上台階,一步、兩步、三步……志願者喘著粗氣。
“在我背上的,如同我的弟兄,就是身體虛弱的弟兄……”。一個念頭湧上心頭,志願者心裡好生感動。
來到三樓向右拐,再順著樓道左拐,來到醫生指定的房間,把老人輕輕放到病床上,這時志願者已是滿頭汗水了,但是,看到老人天使般的微笑,幾個人都高興的笑了。三樓病房比較安靜,沒有更多人打擾,很方便老人療養,平時住在大山溝溝裡的老人家,每天除了輸液和臥床休息,還時不時來到窗前望望遠處的風景,綠色的樹木重疊起伏的山峰,勾起老人無數的懷念,對啊,這個小鎮也是他的老家,這裡寫滿了老人天真爛漫的童年回憶。
後來老人回憶說,要不是志願者背我上樓來,怕是總也沒有機會登上這麼高而且安靜的地方來養病啊。

雲南文山康復院的志願者陪伴麻風康復者